Category: 科技
-
使用阿里云国际 CDN 加速 WordPress 外贸站
我有几个用 WordPress+Woocommerce 搭建的外贸网店,为了给全球各地的访问者更好的访问速度,使用了 StackPath CDN 加速服务。也不知道到底是不是因为美国国内疫情的原因,StackPath 这个月连续两次翻车:上次是域名 https 证书出问题,这次是无缘无故不能访问,因为注册过国内的七牛,腾讯云,阿里云账号,早就了解到国内也有针对国外的 CDN 加速服务,这次上车的对象是阿里云国际。 阿里云国际(美国)账号注册及验证 其实我知道国内早就有人用阿里云的国际站账号,其香港和新加坡的 CN2 线路非常优秀,延迟低,适合在国内免备案搭建博客和折腾。最早只能申请香港手机号码和 Paypal 香港账户(绕过阿里云国际不接受国内发行的信用卡的限制)来注册阿里云国际(香港)的账户,并购买 VPS 。 现在终于不用这么麻烦了,至少不需要绕道注册 Paypal 非大陆账号了,因为阿里云国际所有国家站点自2020年3月起开始全面支持国内发行的带有 VISA/MasterCard 标志的单币/双币信用卡了。 我注册的是阿里云国际(美国区)的账号,账号注册过程就不过多赘述了。我添加的是招商银行发行的单币种 VISA 信用卡,信用卡添加之后需要验证,验证之后一切正常。不过,注册美区账号还是需要美国手机号码,我用的是 Google Voice 。 阿里云 CDN 和国外 CDN 的区别 到目前为止,我用过的国外 CDN 有 keycdn 以及 StackPath ,这两个 CDN 的设计思路和阿里云貌似有点不同。拿 keycdn 为例,其设计初衷主要是为了加速静态文件,比如图片,css 等文件,而阿里云貌似是为了加速整站而设计,这点有点类似 Cloudflare (当然 StackPath 也可以加速整站)。 反正我自己是这么理解的,也或许是我在没有看帮助页面的情况下,对阿里云 CDN 添加页面的一些名词的理解存在偏差。Google 到的阿里云…
-
UbuntuDDE, 不止是「深度桌面」
昨天晚上看到一个叫 UbuntuDDE 的全新 Linux 发行版,把广受好评的深度桌面带进了 Ubuntu 系统。Ubuntu 的强大,Deppin 的美观易用,从此鱼和熊掌可以兼得。 相对于国产纯正的深度 Deppin 操作系统,UbuntuDDE 除了集成深度开发的 DDE (Deppin Desktop Environment) 桌面环境之外,使用了 Ubuntu 的软件仓库替代了深度软件商店,让世界各地的深度爱好者们可以在 Ubuntu 系统下尽情享用漂亮的 DDE 桌面。 深度是咱中国人的骄傲,现正在和其它厂商一起为中国的软硬件环境设计 UOS 操作系统,但它毕竟是为中国人开发的,老外一直觉得深度的服务器在国外访问很慢。现在有了 Ubuntu 软件仓库的加持,他们可以几乎不用等待的从世界各地安装软件。 由于外国人的偏见,他们认为深度操作系统不安全,有隐私泄露风险,不管怎么说,UbuntuDDE 作为一个非官方的 Ubuntu Flavor ,终于走在了向全世界推广 DDE 的正确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消息来源: New Linux Distribution UbuntuDDE Brings The Beautiful Deepin Desktop to UbuntuUBUNTUDDE REMIX 20.04 BETA RELEASE
-
FinalShell, 原来 Windows 下最好的 SSH 客户端是它?
一直想找一个 Windows 10 下好用的 SSH 客户端,试过 Windows 下的 OpenSSH ,MobaXterm ,最早用 PuTTY 等等,都由于外(yan)观(zhi)、功能等等各种因素都放弃了,直到发现 FinalShell 这个超级好用的备胎。正如其名,我想这会是我最后一个 SSH 客户端了吧。 如图所示,FinalShell 除了漂亮的界面之外,特色功能包括终端和 SFTP 同屏显示,可以自动切换目录,给远程服务器上传下载文件;服务器网络和系统信息实时监控;漂亮的终端字体等等各种实用功能,非常好用。虽然 SPOTO 大神在他其中一个视频说这个客户端不安全,有泄露密码的风险,不过作为一款共享软件(有付费高级版功能)我觉得不至于吧,主要还是因为我 Nothing to lose 啊。
-
Microsoft Edge (Chromium)正式版来了
早就在头条看到说基于 Chromium 内核的 Microsoft Edge 浏览器将于2020年1月15日发布的消息,一转眼终于等到了正式版发布日期,15日下午就在 Microsoft Edge Insider 上看正式版有没有出来,没想到一直到 16 日凌晨5点该网站只有 Beta 版本的下载链接,临睡前鬼使神差的去 Google 搜索,才发现 Edge 正式版微软专门在官网搞了个页面。 因为后天要回家,今天太忙很晚还没睡觉,简单体验如下: 目前好像只有英文版,切换语言找不到简体中文。下载了英文版,安装后也是英文的。 在 Windows 10 上安装之后会删除老版本的 Edge ,任务栏老的图标被替换成新版的了。 安装成功之后 Edge 会自动读取和关联 Windows 10 的微软账号,同步收藏夹和密码等。 英文版 Edge 打开我的博客貌似中文字体支持的不好(可以添加简体中文支持解决)。 在 edge://extensions 打开 Allow extensions from other stores 之后可以从 Chrome Web Store 安装插件,我试了安装 SwitchyOmega 插件,可以顺利安装,运行正常。 微软官方的 Microsoft Edge Addons 插件目录的插件好像还不是特别丰富,SwitchyOmega…
-
把域名从 Namesilo 转移到 Cloudflare 了
这些年用 Woocommerce 搭建了几个跨境 B2c 零售网站,还有几个博客,和几个外贸网站,手里积攒了快 10 个域名。分布在 Google Domains ($12 一年),Namesilo ($8.99 一年)以及 Cloudflare 上。 其实 Namesilo 也是从 GoDaddy 两年前转过去的,主要是受不了“去他爹”的营销方式,早已厌烦每次续费前都去找优惠码。其实 Namesilo 挺良心的,和 Cloudflare 每年 $8.03 几乎一样便宜,转去 Cloudflare 主要是因为管理方便,不怕哪天忘记续费。话说我在阿里云上还有一个 .cn 域名,因为不是我重要的数字资产,哪天忘记续费也无所谓了。 把域名从 Namesilo 转出特别简单,官方的介绍在这里: 解锁域名 获取域名授权码 关闭隐私保护(非必须,Cloudflare 转入页面有这个,不关闭也无所谓) 在 Domain Transfer 确认转出即可 然后在 Cloudflare 这边填上域名授权码,付一年的钱,Cloudflare 会向 Namesilo 发一个域名转出请求,在以上第 4 步确认转出操作之后,就可以顺利转入 Cloudflare 了。 转到 Cloudflare 好像还有好处,那就是 DNSSEC…
-
原来 Ubuntu 有个 mini 版
昨天晚上在 YouTube 看到一个视频 Installing Ubuntu (Mini) on Synology Virtual Machine Manager ,原来 Ubuntu 还有一个最小化的 iso 安装镜像,拿 Ubuntu 18.04 “Bionic Beaver” 64位版本来说,iso 的体积只有 64MB ,感觉特别适合在虚拟机环境下安装啊。 这个 MinimalCD 其实就是 Ubuntu Netboot Images ,我在 unRAID server 上试着安装了一下,安装过程中边下载所需文件边安装,最后一步可以选择安装所需套件,可以安装成一个 basic Ubuntu server 或者 openssh server 等等,也可以安装各种桌面环境,就是中国地区默认分配的镜像是 cn.archive.ubuntu.com ,也许和我启用了 ipv6 有关系,总之安装的时候下载的有点慢。 哦,对了,iso 文件太小了,不能 UEFI 引导安装,只能用传统的 BIOS 。我用自动 LVM 分区,只安装了 basic Ubuntu…
-
使用 Debian 10 搭建旁路代理网关/透明代理
上篇介绍过我曾经用 Proxmox VE 搭建过 OpenWRT 旁路由,但是由于某些众所周知的原因,在这个 OpenWRT 系统上跑 Shadowsocks 服务的 3 台 Bandwagon 服务器的 IP 同时被x了,这也太巧了吧!从此对 OpenWRT 搭建旁路由有心理阴影了,因为我没有理由不怀疑来路不明的 OpenWRT 固件或者 shadowsocks-libev-ss-server 插件有问题,并不是 OpenWRT 不靠谱,都怪我自己不会编译。 不用 OpenWRT 搭建旁路由,难道就没办法方便的上网了吗?当然不是,我们可以用 Debian 10 Linux 系统搭建一个旁路由,准确的说,这个叫透明网关或者透明代理。其实我很早就看到别人的教程了,迟迟没有动手的原因是 macOS 下我用 ClashX ,Windows 下用 v2rayN ,iOS 下用 Quantamult X 就可以方便的上网。 唯独在 Android 下,我的网络环境 Shadowsocks 几乎不可用了,被干扰的很厉害,又苦于找不到好用的 v2ray 客户端 。前几天看到有人分享 Clash for Android 横空出世了,原文提到的下载方式包括 Telegram…
-
unRAID 初体验
上个月在 YouTube 看到 Vedio Talk 大神介绍一个叫 unRAID 的 NAS 系统,并没有太引起我的注意,没想到最近另一位 YouTuber 司波图又在推广这个大名鼎鼎的 NAS 系统(1,2,3,4),眼见张大妈上有关 unRAID 的文章越来越多,爱折腾的我终于坐不住了。 后知后觉,暴风二期以及蜗牛星际等各种矿难之后流出的 NAS 硬件都涨价一倍还多之后我才发现原来我也需要一个 NAS ,可是这时候已经来不及了。只能从手上现有的硬件体验下这个近期超火的 NAS 系统。 手上这台 Zotac CI329 是我去年这个时候从美国买回来的,这几年 YouTube 上软路由特别流行,本来打算用 CI329 折腾软路由,这台小机器自带2个网口,是折腾软路由的不二之选。其自带的 CPU 是 Intel Celeron N4100 ,支持 VT-x 和 VT-d 的,我当然没有直接安装 OpenWRT,而是安装了 Proxmox VE ,然后用 PVE 安装了恩山 L 大的一个 OpenWRT 固件,把它当透明网关/代理用。 没想到才过几天因为某些原因,这个 OpenWRT 系统用的三台 Banwagon…
-
中国联通全国开通eSIM一号双终端业务
刚刚注意到联通 eSIM 智能穿戴设备微信公众号宣布中国联通率先全国开通eSIM一号双终端业务,一号双终端比独立的 eSIM 更实用。由于手机和手表可以共用同一个手机号码,这样就可以有更多可能性了:跑步的时候可以不带手机,直接戴手表;手机没电,只要手表有电,从此不用担心漏接电话了。 中国联通一号双终端 eSIM 资费还算可以接受吧,每个月10元,手机端共享主号码套餐资费和流量。现在用的套餐一个月几十 G 的流量,给手机共享点,正好能用完。 其实我手上有个 Apple Watch Series 4,买的时候就是因为浙江还没有一号双终端的 eSIM 业务,买了不带蜂窝数据的版本,2020年1月1日起中国联通全国都可以开通一号双终端业务了,以后有钱再把手表升级下,今年是太穷了。
-
iOS 13 如何优雅的截屏
年龄大了记忆力消退,也不知道从 iOS 的哪个版本开始,我喜欢把「辅助触控」功能打开,这样截屏很方便。到了 iPhone X 上的 iOS 12 ,好像辅助触控的这个小圆点按钮打开之后越看越别扭,就从来没有长期开启过。每次截屏的时候先打开辅助触控,截屏完了再关闭,非常麻烦。 用过安卓之后,才发现人家几乎各个系统屏幕下拉菜单都有截屏的快捷方式,当然啦,其实 iOS 13 下也可以把上面的步骤简化一点点,从此截屏可以方便些。iOS 13 的控制中心(屏幕下拉菜单)没办法直接添加截屏的快捷方式。不过还是有办法的。 首先进入设置==>控制中心==>自定控制,把「辅助功能快捷键」添加到控制中心;然后进入设置==>辅助功能==>辅助功能快捷键里面激活「辅助触控」。 如图,之后每次打开下拉菜单即「控制中心」,只需要点击辅助功能图标,点击辅助触控,小圆点就出现在桌面上,截屏完成之后再打开下拉菜单取消选择辅助触控即可。其实 iOS 13 的辅助触控功能即小圆点的菜单还可以调节的,可以简化更多截屏的步骤,虽然还是没有安卓方便,但已经比每次手动进入设置再经过多层菜单之后手动选择开启或关闭辅助触控功能方便多了。